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24 | 下载4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内囊出血后血液流变特性的经时变化,总结变化规律,分析其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出血组,后者又分为出血后3、6、12、24 h四个亚组,每组6只.尾尖剪断取自体血0.1 ml定位注射至大鼠右侧内囊,假手术组除不注血外,其余操作同出血组.假手术组即刻取血,出血组分别于各时间点取血做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 各出血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出血各组间比较,全血低切黏度在出血后3~12 h明显升高,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在24 h升高最明显,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前者在24 h达高峰,后两者高峰时间为出血后12~24 h.结论 大鼠急性内囊出血后不同时段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发生了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将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循环功能.

作者:张丽敏;金学隆;王世忠;李之烨;Mizoguchi Kazushige

来源:中国微循环 2009 年 13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24 | 下载:4
作者:
张丽敏;金学隆;王世忠;李之烨;Mizoguchi Kazushige
来源:
中国微循环 2009 年 13卷 3期
标签:
脑出血 血液流变学 微循环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内囊出血后血液流变特性的经时变化,总结变化规律,分析其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出血组,后者又分为出血后3、6、12、24 h四个亚组,每组6只.尾尖剪断取自体血0.1 ml定位注射至大鼠右侧内囊,假手术组除不注血外,其余操作同出血组.假手术组即刻取血,出血组分别于各时间点取血做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 各出血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出血各组间比较,全血低切黏度在出血后3~12 h明显升高,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在24 h升高最明显,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前者在24 h达高峰,后两者高峰时间为出血后12~24 h.结论 大鼠急性内囊出血后不同时段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发生了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将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循环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