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64 | 下载8

目的:建立检测同植株芭蕉根茎、茎和叶中羽扇豆酮和豆甾醇含量的方法,并为寻找芭蕉根茎有效成分的替代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Zorbax Rrhd Eclipse Plus C18(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78.5:21.5,V/V),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0.15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μL.对9批同植株芭蕉根茎、茎和叶中羽扇豆酮和豆甾醇的含量测定结果进行组间差异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羽扇豆酮和豆甾醇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1.16~357.10、8.83~160.40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分别为0.9992、0.9991);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44%、98.32%,RSD分别为1.77%、1.81%(n=6).芭蕉茎中羽扇豆酮和豆甾醇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根茎和叶(P<0.05);同植株芭蕉根茎与叶中羽扇豆酮和豆甾醇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同植株芭蕉根茎、茎、叶中羽扇豆酮和豆甾醇的含量具有差异.聚类分析将芭蕉根茎、茎和叶分为3大类,其中以芭蕉茎与其余2个部位的差异较明显.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可用于芭蕉药材不同部位中羽扇豆酮和豆甾醇的含量测定;芭蕉茎

作者:吴红梅;孔娟;黄旭龙;杨小松;王祥培

来源:中国药房 2021 年 32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64 | 下载:8
作者:
吴红梅;孔娟;黄旭龙;杨小松;王祥培
来源:
中国药房 2021 年 32卷 5期
标签:
芭蕉 药材部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目的:建立检测同植株芭蕉根茎、茎和叶中羽扇豆酮和豆甾醇含量的方法,并为寻找芭蕉根茎有效成分的替代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Zorbax Rrhd Eclipse Plus C18(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78.5:21.5,V/V),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0.15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μL.对9批同植株芭蕉根茎、茎和叶中羽扇豆酮和豆甾醇的含量测定结果进行组间差异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羽扇豆酮和豆甾醇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1.16~357.10、8.83~160.40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分别为0.9992、0.9991);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44%、98.32%,RSD分别为1.77%、1.81%(n=6).芭蕉茎中羽扇豆酮和豆甾醇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根茎和叶(P<0.05);同植株芭蕉根茎与叶中羽扇豆酮和豆甾醇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同植株芭蕉根茎、茎、叶中羽扇豆酮和豆甾醇的含量具有差异.聚类分析将芭蕉根茎、茎和叶分为3大类,其中以芭蕉茎与其余2个部位的差异较明显.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可用于芭蕉药材不同部位中羽扇豆酮和豆甾醇的含量测定;芭蕉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