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04 | 下载117

目的 探讨枢椎泪滴样骨折的形成机制,观察根据骨折分型采取前后路不同的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1年5月-2010年10月间收治的13例枢椎泪滴样骨折,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8~ 55岁,平均35.5岁.其中4例合并颈髓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C级1例,D级3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1例,坠落伤2例.入院后均行颈椎正侧位、张口位X线片和螺旋CT矢状位重建及MRI检查.根据损伤机制进行临床分型,伸直型10例采用颌下咽后入路行C2,3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屈曲型3例采用后路C2,3椎板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或C3侧块)内固定,并对分型后的手术方案进行疗效观察. 结果 13例手术患者均成功完成暴露和有效复位内固定,前路平均手术时间77 min,后路平均手术时间125m in,无手术副损伤.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3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4个月复查植骨均获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3例ASIA D级患者术后1.5个月、1例ASIA C级患者术后6个月脊髓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根据枢椎泪滴样形成机制为依据制订针对性手术方案,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作者:高志朝;王梅;祝卫民;孟永俊;张妙林;王健;徐卫星

来源:中华创伤杂志 2012 年 28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04 | 下载:117
作者:
高志朝;王梅;祝卫民;孟永俊;张妙林;王健;徐卫星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2012 年 28卷 4期
标签:
脊柱骨折 枢椎 骨折固定术 脊柱融合术 Spinal fractures Axis Fracture fixation Spinal fusion
目的 探讨枢椎泪滴样骨折的形成机制,观察根据骨折分型采取前后路不同的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1年5月-2010年10月间收治的13例枢椎泪滴样骨折,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8~ 55岁,平均35.5岁.其中4例合并颈髓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C级1例,D级3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1例,坠落伤2例.入院后均行颈椎正侧位、张口位X线片和螺旋CT矢状位重建及MRI检查.根据损伤机制进行临床分型,伸直型10例采用颌下咽后入路行C2,3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屈曲型3例采用后路C2,3椎板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或C3侧块)内固定,并对分型后的手术方案进行疗效观察. 结果 13例手术患者均成功完成暴露和有效复位内固定,前路平均手术时间77 min,后路平均手术时间125m in,无手术副损伤.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3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4个月复查植骨均获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3例ASIA D级患者术后1.5个月、1例ASIA C级患者术后6个月脊髓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根据枢椎泪滴样形成机制为依据制订针对性手术方案,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