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载距突的固定情况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2年1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39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资料.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9例,Ⅲ型87例,Ⅳ型43例.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骨折复位后应用跟骨解剖型钢板或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术后2周内摄X线片和CT扫描,采用CT容积重建法的内置入物显像结合多平面重组成像(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模式对载距突固定情况进行观察.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载距突有效固定组(A组,28例)、边缘固定组(B组,58例)、未固定组(C组,53例).比较3组患者术中及围术期相关特征、术后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分. 结果 术后X线片示64例载距突获得有效固定,22例为边缘固定,53例未固定.但CT图像显示有效固定仅28例,边缘固定58例,未固定53例.A组手术时间[(93±11)min]和术中出血量[(252±27)ml]均大于B组[(85±8)min、(194±16)ml]和C组[(57 ±6) min、(136±13)ml] (P <0.05),3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2例患者获随访12~38个月,平均18.5个月,其中8
作者:强敏菲;陈雁西;张坤;李浩博;戴号
来源:中华创伤杂志 2014 年 30卷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