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面孔识别(区分面孔还是非面孔)和面孔结构信息早期加工的脑电生理机制.方法 被试者包括19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及17名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要求被试者观看图片并计数蝴蝶(靶刺激)呈现次数,其他图片(包括面孔、非面孔)为非靶刺激.记录32导脑电波.结果 (1)患者组非靶刺激诱发的P<,1>[(3.9±0.8)μV]和N170波幅[(-10.1±1.1)μV]均低于对照组[P<,1>:(6.8±0.8)μV;N170:(-14.4±1.1)μV;P<0.05~0.01];(2)患者组和对照组均产生显著的N170效应(Nd170)以及N170翻转效应(倒立面孔图像时的N170变化),但患者组右侧颢枕区的N170效应[(-5.8 4±0.9)μV]弱于对照组[(-8.8±0.9)μV,P<0.05],翻转效应的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组靶刺激的P<,3>潜伏期[(400 ±10)ms]长于对照组[(368±10)ms;P<0.05].结论 老年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面孔基本水平(区分面孔还是非面孔)早期识别的损害,而对面孔结构信息的早期加工则保持相对完整.
作者:冯霞;许晶;赵仑;张炳蔚
来源: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8 年 41卷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