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 | 下载0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发病机理是多因性的,遗传、性激素、感染等之间错综复杂的作用可能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失调,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SLE的发病中起决定性作用。首先,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SLE在某些种族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种族;狼疮发病具有家族聚集倾向,10%~12%的先证者有1位或1位以上的一级亲属发病;最直接的证据是同卵双生子的SLE发病一致率(25%~70%)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2%~9%)。此外,从3种能自发性产生典型的狼疮样病变的动物模型即NZB/NZW、MRL/lpr、BXSB小鼠的遗传背景研究中发现,多种免疫调节异常表型(包括B细胞功能亢进,自身反应性T细胞大量增殖,自身抗体的产生,免疫复合物的清除障碍,细胞因子表达异常等)均与某一特定的等位基因位点有关联。国外70~80年代在对大量SLE家系遗传学分析的基础上证实SLE呈多基因遗传,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研究关注的焦点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T细胞表面抗原受体(TCR)基因、免疫球蛋白基因等经典免疫应答基因的多态性与SLE疾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深化了SLE免疫遗传学研究,揭示MHC基因等

作者:陆瑜;陈顺乐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1995 年 34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 | 下载:0
作者:
陆瑜;陈顺乐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1995 年 34卷 7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发病机理是多因性的,遗传、性激素、感染等之间错综复杂的作用可能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失调,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SLE的发病中起决定性作用。首先,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SLE在某些种族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种族;狼疮发病具有家族聚集倾向,10%~12%的先证者有1位或1位以上的一级亲属发病;最直接的证据是同卵双生子的SLE发病一致率(25%~70%)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2%~9%)。此外,从3种能自发性产生典型的狼疮样病变的动物模型即NZB/NZW、MRL/lpr、BXSB小鼠的遗传背景研究中发现,多种免疫调节异常表型(包括B细胞功能亢进,自身反应性T细胞大量增殖,自身抗体的产生,免疫复合物的清除障碍,细胞因子表达异常等)均与某一特定的等位基因位点有关联。国外70~80年代在对大量SLE家系遗传学分析的基础上证实SLE呈多基因遗传,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研究关注的焦点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T细胞表面抗原受体(TCR)基因、免疫球蛋白基因等经典免疫应答基因的多态性与SLE疾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深化了SLE免疫遗传学研究,揭示MHC基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