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4种炎性因子在真菌性小鼠角膜炎发病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240只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别为茄病镰刀菌感染组、烟曲霉菌感染组、白色念珠菌感染组及损伤对照组,每组60只.建立小鼠真菌性角膜炎模型.分别于术后1、3、5及7 d,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疾病的发展,病理学检查病变角膜的炎症反应和菌丝生长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细胞因子诱生性中性粒细胞趋化物(KC)、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炎性因子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对临床评分、RT-PCR和ELISA结果比较应用参数检验中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法.结果 随时间变化各感染组小鼠角膜病变和炎症反应出现先增强到术后7 d开始减弱的趋势.RT-PCR结果显示,MIP-2和IL-1β的表达在烟曲霉菌感染组最强,KC在白色念珠菌感染组最强,IL-6在茄病镰刀菌感染组最强.各感染组中IL-1β和KC的表达强于IL-6和MIP-2.MIP-2、KC及IL-1β在茄病镰刀菌感染组、烟曲霉菌感染组及白色念珠菌感染组的表达高峰分别为术后5、1及3 d,IL-6在茄病镰刀菌和烟曲霉菌感染组的高峰为术后1和7 d,在白色念珠菌感染组的高峰为术后1和5 d.对各实验组同一因子mRNA的
作者:银红梅;钟文贤;谢立信
来源:中华眼科杂志 2010 年 46卷 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