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572 | 下载460

目的 探讨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患者9例(14只眼),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7 ~ 53岁,平均36岁。患眼行视力、双目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网膜电图(ERG)、多焦ERG、视诱发电位、相干光断层扫描及色觉等检查。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多焦ERG的1环和2环P1波的潜伏期、振幅密度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患眼多焦ERG的1环和2环P1波的潜伏期、振幅密度与视力的相关性采用一元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9例(14只眼)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患者中,视力0.05 ~0.2者9只眼,0.3 ~0.6者4只眼,≥0.7者1只眼。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进行性视力下降,但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ERG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仅多焦ERG检查结果显示黄斑中心区功能受损。1环P1波潜伏期:患者组(27.67±1.07) ms,对照组(26.28±1.88) m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8,P<0.05);1环P1波振幅密度:患者组(42.71±15.48) nv/deg2,对照组(66.79±14.87) nv/deg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259,P<0.05)。2环P1波潜伏期:患者组(27.80±1.20)ms,对照组(26.91±0.82)m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5,P<0.05);2环P1波振幅密度:患者组(24.99±8

作者:王光璐;姜利斌;张晓君;王宁利

来源:中华眼科杂志 2011 年 47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572 | 下载:460
作者:
王光璐;姜利斌;张晓君;王宁利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2011 年 47卷 9期
标签:
黄斑变性 视锥(视网膜) 视网膜电描记术 Macular degeneration Cones(retina) Electroretinography
目的 探讨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患者9例(14只眼),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7 ~ 53岁,平均36岁。患眼行视力、双目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网膜电图(ERG)、多焦ERG、视诱发电位、相干光断层扫描及色觉等检查。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多焦ERG的1环和2环P1波的潜伏期、振幅密度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患眼多焦ERG的1环和2环P1波的潜伏期、振幅密度与视力的相关性采用一元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9例(14只眼)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患者中,视力0.05 ~0.2者9只眼,0.3 ~0.6者4只眼,≥0.7者1只眼。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进行性视力下降,但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ERG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仅多焦ERG检查结果显示黄斑中心区功能受损。1环P1波潜伏期:患者组(27.67±1.07) ms,对照组(26.28±1.88) m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8,P<0.05);1环P1波振幅密度:患者组(42.71±15.48) nv/deg2,对照组(66.79±14.87) nv/deg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259,P<0.05)。2环P1波潜伏期:患者组(27.80±1.20)ms,对照组(26.91±0.82)m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5,P<0.05);2环P1波振幅密度:患者组(24.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