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87 | 下载287

目的 对比分析双眼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先后患病眼间的发病特点及可能与双眼间发病间隔时间相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到北京同仁manbet官网登录 眼科就诊的RRD患者共8 283例,其中双眼RRD 603例(7.30%).观察并记录其临床相关信息,包括首次发病年龄、双眼RRD发生的间隔时间、先后发病眼近视与否、外伤史等.对于正态分布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二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于可能与双眼间发病间隔时间相关的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二分类资料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03例双眼RRD患者首发眼平均患病年龄为(30.76±15.31)岁(范围:2.13~ 68.35岁).双眼同时发现RRD者占4.80%,而其他双眼先后发病者中,以左眼为先发眼者较为多见(303例),占52.90%.与后发病眼相比,先发眼多存在黄斑区脱离(x2=4.37,P=O.03,OR:1.59,95%CI:1.04~2.45)、视网膜下增殖(x2=21.81,P=0.04,OR:1.57,95%CI:1.02~2.42).先后发病眼间RRD发生的平均间隔时间为(3.73±7.06)年(范围:0~56年).首发眼发病年龄较小[(29.56± 15.47)岁,t=-4.09,P<0.01]、自觉症状较重者双眼间发病间隔时间较短.先发病眼黄斑区脱离、视网膜脱离为巨大裂孔、马蹄形裂孔所致、裂孔位于颞上方、存在视

作者:周金琼;魏文斌;游启生;屠颖

来源:中华眼科杂志 2016 年 52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87 | 下载:287
作者:
周金琼;魏文斌;游启生;屠颖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2016 年 52卷 5期
标签: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穿孔 时间因素 Retinal detachment Retinal perforations Time factors
目的 对比分析双眼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先后患病眼间的发病特点及可能与双眼间发病间隔时间相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到北京同仁manbet官网登录 眼科就诊的RRD患者共8 283例,其中双眼RRD 603例(7.30%).观察并记录其临床相关信息,包括首次发病年龄、双眼RRD发生的间隔时间、先后发病眼近视与否、外伤史等.对于正态分布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二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于可能与双眼间发病间隔时间相关的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二分类资料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03例双眼RRD患者首发眼平均患病年龄为(30.76±15.31)岁(范围:2.13~ 68.35岁).双眼同时发现RRD者占4.80%,而其他双眼先后发病者中,以左眼为先发眼者较为多见(303例),占52.90%.与后发病眼相比,先发眼多存在黄斑区脱离(x2=4.37,P=O.03,OR:1.59,95%CI:1.04~2.45)、视网膜下增殖(x2=21.81,P=0.04,OR:1.57,95%CI:1.02~2.42).先后发病眼间RRD发生的平均间隔时间为(3.73±7.06)年(范围:0~56年).首发眼发病年龄较小[(29.56± 15.47)岁,t=-4.09,P<0.01]、自觉症状较重者双眼间发病间隔时间较短.先发病眼黄斑区脱离、视网膜脱离为巨大裂孔、马蹄形裂孔所致、裂孔位于颞上方、存在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