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19 | 下载48

目的 分析永久起搏器更换原因及更换术并发症的防治对策,并探讨旧电极的处理方法.方法 更换术病人57例,男38例,女19例,年龄74岁±8岁(56~94)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1例,Ⅱ度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6例.单腔起搏器49例,双腔起搏器8例,起搏器平均使用时间9.25(2~15)年.共更换63例次,其中更换电极13例次.结果 起搏器更换术原因为起搏器电池自然耗竭57例次,电池提前耗竭2例,电极导线不全断裂2例,囊袋感染2例.更换术并发症9例,分别为囊袋血肿4例,电极脱位3例,废弃电极脱入右室2例.更换起搏器时起搏阈值[(0.77±0.40)V]比初次植入时的阚值[(0.60±0.21)V]明显高(P<0.01).更换时的电极阻抗[(854±136)Ω]、R波振幅[(12±4)mV]与植入时[(828±176)Ωn、(12±4)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起搏器更换主要原因为电池自然耗竭.经测试大部分心室电极可以继续使用.起搏器更换术严重的并发症是废弃电极脱入右室,正确的电极处理方法可以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雪玲;任利辉;叶慧明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2008 年 88卷 2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19 | 下载:48
作者:
刘雪玲;任利辉;叶慧明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2008 年 88卷 28期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更换 Pacemaker,artificial Replacement
目的 分析永久起搏器更换原因及更换术并发症的防治对策,并探讨旧电极的处理方法.方法 更换术病人57例,男38例,女19例,年龄74岁±8岁(56~94)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1例,Ⅱ度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6例.单腔起搏器49例,双腔起搏器8例,起搏器平均使用时间9.25(2~15)年.共更换63例次,其中更换电极13例次.结果 起搏器更换术原因为起搏器电池自然耗竭57例次,电池提前耗竭2例,电极导线不全断裂2例,囊袋感染2例.更换术并发症9例,分别为囊袋血肿4例,电极脱位3例,废弃电极脱入右室2例.更换起搏器时起搏阈值[(0.77±0.40)V]比初次植入时的阚值[(0.60±0.21)V]明显高(P<0.01).更换时的电极阻抗[(854±136)Ω]、R波振幅[(12±4)mV]与植入时[(828±176)Ωn、(12±4)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起搏器更换主要原因为电池自然耗竭.经测试大部分心室电极可以继续使用.起搏器更换术严重的并发症是废弃电极脱入右室,正确的电极处理方法可以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