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人机同步性以及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8只新西兰大白兔,盐酸吸入法复制ARDS模型,氧合指数(PaO
2/FiO
2)<200 mmHg认为造模成功。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容量辅助控制通气组(A/C组)、压力支持通气组(PSV组)和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组(NAVA组)。目标潮气量(V
T)初设设置为6 ml/kg,最佳氧合法选择呼气末正压(PEEP)。分组机械通气4 h,通气过程中监测呼吸力学、气体交换、人机同步性指标。4 h后处理动物取膈肌标本,测定膈肌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采用
q检验。
结果:造模后分组机械通气1~4 h,3组PaO
2/FiO
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029,
P>0.05);NAVA组V
T较PSV组显著降低,RR、EAdi较A/C组显著增加(均
P<0.05)。NAVA组吸气触发延迟时间、吸呼气转换延迟时间显著低于A/C组和PSV组(
F=14.312、9.342,均
P<0.05)。NAVA组人机不同步指数(3.1
作者:吴晓燕;殷静静;於江泉;郑瑞强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2020 年 100卷 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