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77 | 下载16

目的:比较Ⅰ型与Ⅱ型胶原酶在原代成骨细胞培养中的消化效果.方法:取6只新生24 h内的SD大鼠,处死后取出颅盖骨并制成碎骨片.将碎骨片等分成2份,标记为Ⅰ组和Ⅱ组,分别用0.1%Ⅰ型胶原酶和0.1%Ⅱ型胶原酶在37℃消化2次,每次1h.将2次消化所得到的细胞悬液混匀后进行细胞培养,并对2组细胞分别进行细胞计数,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增殖情况及碱性磷酸酶染色情况,并测定碱性磷酸酶含量.结果:①细胞计数.Ⅰ组细胞3次细胞计数结果分别为6.20×105个·mL-1、6.00×105个·mL-1、5.90×105个·mL-1;Ⅱ组细胞3次细胞计数结果分别为3.20 × 105个·mL-1、3.40×105个·mL-1、2.90×105个·mL-1.Ⅰ组细胞总量为Ⅱ组细胞总量的2倍左右.②细胞形态.2组细胞多呈梭形,表面有2~3个突触与周围细胞相联系,2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③细胞增殖.Ⅰ组光密度(0.492±0.001)与Ⅱ组光密度(0.491 ±0.0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79,P=0.713).④碱性磷酸酶染色.2组细胞用苏木素染色后,胞浆内均可见明显的咖啡色和红棕色颗粒.⑤碱性磷酸酶含量.Ⅰ组碱性磷酸酶含量[(2.929±0.024)金氏单位]与Ⅱ组[(2.933 ±0.024)金氏单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9,P=0.706).结论:Ⅰ型胶原酶和Ⅱ型胶原酶均适用于成骨细胞的原代消化,但在消化1h

作者:汤小康;应航;李敏;包洁;童培建

来源:中医正骨 2013 年 25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77 | 下载:16
作者:
汤小康;应航;李敏;包洁;童培建
来源:
中医正骨 2013 年 25卷 6期
标签:
成骨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胶原酶类 动物实验 Osteoblasts Cell culture techniques Collagenases Animal experimentation
目的:比较Ⅰ型与Ⅱ型胶原酶在原代成骨细胞培养中的消化效果.方法:取6只新生24 h内的SD大鼠,处死后取出颅盖骨并制成碎骨片.将碎骨片等分成2份,标记为Ⅰ组和Ⅱ组,分别用0.1%Ⅰ型胶原酶和0.1%Ⅱ型胶原酶在37℃消化2次,每次1h.将2次消化所得到的细胞悬液混匀后进行细胞培养,并对2组细胞分别进行细胞计数,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增殖情况及碱性磷酸酶染色情况,并测定碱性磷酸酶含量.结果:①细胞计数.Ⅰ组细胞3次细胞计数结果分别为6.20×105个·mL-1、6.00×105个·mL-1、5.90×105个·mL-1;Ⅱ组细胞3次细胞计数结果分别为3.20 × 105个·mL-1、3.40×105个·mL-1、2.90×105个·mL-1.Ⅰ组细胞总量为Ⅱ组细胞总量的2倍左右.②细胞形态.2组细胞多呈梭形,表面有2~3个突触与周围细胞相联系,2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③细胞增殖.Ⅰ组光密度(0.492±0.001)与Ⅱ组光密度(0.491 ±0.0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79,P=0.713).④碱性磷酸酶染色.2组细胞用苏木素染色后,胞浆内均可见明显的咖啡色和红棕色颗粒.⑤碱性磷酸酶含量.Ⅰ组碱性磷酸酶含量[(2.929±0.024)金氏单位]与Ⅱ组[(2.933 ±0.024)金氏单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9,P=0.706).结论:Ⅰ型胶原酶和Ⅱ型胶原酶均适用于成骨细胞的原代消化,但在消化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