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改进球囊导管法构建大鼠急性压迫型上颈脊髓损伤模型的有效性,并观察模型大鼠伤后早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空白组不进行手术干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经寰枕间隙置入球囊导管;操作时对谭明生教授等前期提出的方法进行改进,以2 mL注射器针头自制神经剥离子,分离寰枕覆膜及寰枢椎间黄韧带;以缝合针和铜丝代替导丝,引导球囊导管经寰枕间隙置入椎管内.术后24 h以手推压力泵向模型组大鼠球囊内注射生理盐水至球囊内压力达300 kPa,使球囊匀速膨胀,对颈脊髓产生压迫.分别于球囊压迫1h、3h、6h、12 h、24h后采用BBB评分法对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最后一次运动功能评定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颈椎MRI检查、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及受压节段脊髓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①模型验证结果.实验期间共废弃并补充4只大鼠.3组大鼠颈脊髓受到球囊压迫后不同时间BBB评分结果显示,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0.310,P=0.736);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BBB评分均高于模型组,即存在分组效应(F=0.310,P=0.000);球囊压迫后不同时点之间BBB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时间效应(F=0.324,P=0.860);3组大鼠的BBB评分随时间推移均无明显
作者:齐英娜;王延雷;吴鑫杰;王威;郝庆英;杨峰;谭明生
来源:中医正骨 2017 年 29卷 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