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视频首页 > 专题列表 > 《温病学》课程精讲
价格:
360.00元/月
180.00元/月
购买

集数:
72集
分类:
中医
作者:

视频目录

第一讲 形成与发展——战国至东汉
00:53:00
1288次

第一讲 形成与发展——战国至东汉

【作者】
刘景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00:53:00
1288次
【分类】
中医-温病学
【关键词】
温病学 伤寒论 刘景源

因为《伤寒论》里边提到了温病,所以后世的医家一般都认为伤寒法就包括了治温病,《伤寒论》里边的所有治法也包括了温病在内,这个也是事实。其实应该说温病学的形成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继承了《伤寒论》的学术思想,又前进了一大步,有所发展。温病学派真正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是在明代和清代,明代的后期,特别是清代的中期,乾隆以后,温病学这时候真正地形成了,而且形成以后发展得很快。所以,我们把这个阶段叫做温病学的形成和发展阶段。(温病学)

第二讲 形成与发展—— 隋、唐至明、清 吴又可(1)
00:48:32
1000次

第二讲 形成与发展—— 隋、唐至明、清 吴又可(1)

【作者】
刘景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00:48:32
1000次
【分类】
中医-温病学
【关键词】
温病学 刘景源 吴又可

吴又可的《温疫论》是第一部温病学的专著,他突破了《伤寒论》的框框,确立了温病特殊的治法,这是在温病(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但是因为他论述的范围非常窄,只论述了温病里的温疫这一类疾病,而且在温疫里他只论述了一个病,所以范围很窄。吴鞠通看到《温疫论》这本书。“观其议论宏阔,实有发前人所未发”,指他的学术观点,好多都是前人所没有提到的,这个评价是很高的。(温病学)

第三讲 形成与发展——吴又可(2) 袁班 葉桂(1)
00:51:20
981次

第三讲 形成与发展——吴又可(2) 袁班 葉桂(1)

【作者】
刘景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00:51:20
981次
【分类】
中医-温病学
【关键词】
温病学 刘景源 吴又可

本讲继续讲述《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叶论”,除了“华本”之外,还有一个版本叫做“唐本”,这个版本出于唐大烈之手。唐大烈字立三,号笠山,这是清代比叶天士晚的人,他编辑了一本书,叫《吴医汇讲》。吴是指江苏,因为它是古代的吴国。他是把江苏他那个时代的医生给学生讲课的讲稿,或者是他们平时写的论文,还有别人口述的一些东西,收集起来,大概前后有十年的时间,编辑这么一本书,叫做《吴医汇讲》,可以说这是最早的中医杂志。(温病学)

第四讲 形成与发展——叶桂(2) 薛雪
00:49:52
606次

第四讲 形成与发展——叶桂(2) 薛雪

【作者】
刘景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00:49:52
606次
【分类】
中医-温病学
【关键词】
温病学 叶论 唐大烈

本讲主要讲述了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唐大烈字立三,号笠山,这是清代比叶天士晚的人,他编辑了一本书,叫《吴医汇讲》。吴是指江苏,因为它是古代的吴国。清代的著名温病学家,叶、薛、吴、王四大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叶天士嘛,无可争议,《临证指南医案》里面有大量温病的病例,另外有《温热论》,这个否定不了。吴鞠通有《温病条辨》。王孟英有《温热经纬》,有《重订随息居霍乱论》。(温病学)

第五讲 形成与发展—— 吴瑭
00:44:59
374次

第五讲 形成与发展—— 吴瑭

【作者】
刘景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00:44:59
374次
【分类】
中医-温病学
【关键词】
温病学 吴鞠通 三焦温病

温病学派可以说自从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问世之后,就正式的形成了。它形成之后,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吴鞠通的著作《温病条辨》。作者叫吴瑭,字叫配珩,号鞠通,他生于1758~1836年间,江苏淮阴人。他的著作比较多,除了《温病条辨》之外,还有《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温病条辨》一共有六卷。卷首不算,下边是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一共是六卷,加上卷首,实际上是七卷。(温病学)

第六讲 形成与发展——王孟英等诸家
00:52:39
422次

第六讲 形成与发展——王孟英等诸家

【作者】
刘景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00:52:39
422次
【分类】
中医-温病学
【关键词】
温病学 刘景源 王孟英

这堂课咱们讲王孟英的《温热经纬》,这本书应该说它是一部文献集注,而且是非常优秀的文献集注。下面具体讲。作者王世雄,字孟英,晚号梦隐,浙江钱塘人,他生卒年代大约是1808~1868年间,这个说法不一样,有的说差两年。他曾祖父、祖父、父亲到他四代都业医,由于到他十三岁,有人说是十四岁,总归十三、四岁的时候,他父亲就病故了,所以他应该说不完全是家传。(温病学)

第七讲 形成与发展——结语 温病的概念
00:43:03
522次

第七讲 形成与发展——结语 温病的概念

【作者】
刘景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00:43:03
522次
【分类】
中医-温病学
【关键词】
外感四时温热邪气 四季 发热

温病的概念,其中包括了温病的概念、特点、范围、分类、温病和伤寒的关系、温病和温疫的关系。温病是外感四时温热邪气所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它的内涵,本身是急性热病。这里边有几个区别,外延要引申,首先强调它是外感病,不是内伤杂病,因为对疾病大的分类,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首先它是外感病,不是内伤杂病,排除了一大类。在外感病里边,又有伤寒和温病两大类,伤寒是外感寒邪,温病是外感温热邪气,这就排除了伤寒,它是除伤寒之外的外感病。(温病学)

第八讲 温病的特点
00:44:57
787次

第八讲 温病的特点

【作者】
刘景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00:44:57
787次
【分类】
中医-温病学
【关键词】
温病 刘景源 季节性

温病第二个特点,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其中大多数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但不是所有都传染。由于一年四季气候不同,所以它存在的致病因素就不一样。比如说春天温暖多风,它是风热邪气;夏天炎热,它是暑热邪气;秋天干燥,是燥热邪气。所以一年四季它出现的病种不一样,临床表现也不同,虽然都是温病,治疗方法也不完全相同。这和季节有关,不同季节,不同病种。地区不同,它的气候不一样,自然条件不一样,所以病种也不同。(温病学)

第九讲 温病的范围和分类
00:51:13
272次

第九讲 温病的范围和分类

【作者】
刘景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00:51:13
272次
【分类】
中医-温病学
【关键词】
温病 季节 主气

温病的分类方法,按病名分类,就是根据温病的不同病种,给它命以不同的名称,按照名称进行分类。命名的依据有:一种是根据季节;一种是根据主气,主气就是这一个季节的气候特点。还有一种是季节和主气相结合,把这两个合起来命名,最典型的——秋燥。秋是季节,燥是主气,秋的主气是燥,所以把两个结合起来命名,秋燥。再一种命名的原则,依据病变的特点,根据病变的临床特点命名。最后还讲述了温病和伤寒的关系和区别(温病学)

第十讲 温病与伤寒 温病的病因(1)
00:44:23
591次

第十讲 温病与伤寒 温病的病因(1)

【作者】
刘景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00:44:23
591次
【分类】
中医-温病学
【关键词】
温病 伤寒 病因

叶天士讲:“温邪则热变最速”,因为温邪本身就是热邪,它性质就是热,所以它变化很快,它不需要留恋在表。热邪侵犯到体表,腠理是开泄的,所以它可以很快就进去,不需要留恋的过程,所以它变化很快,表证很快就入里。看温病,温病不管是逆传心包营分,还是顺传阳明气分,总而言之,在津液消耗的前提下继续消耗。在传变的过程中,它既耗伤津液,也耗伤阳气,以津液为主。这也是三阴病。(温病学)

  • / 8

《温病学》课程精讲

集数:
72集
分类:
中医
作者:
价格:
360.00元/月
180.00元/月
购买

推荐专题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manbet官网登录 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manbet官网登录 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